<em id="ojxbn"></em>

    <form id="ojxbn"><legend id="ojxbn"><noscript id="ojxbn"></noscript></legend></form>
    <form id="ojxbn"></form>

    <nav id="ojxbn"><code id="ojxbn"></code></nav>

    <form id="ojxbn"><span id="ojxbn"><track id="ojxbn"></track></span></form>

      <form id="ojxbn"><legend id="ojxbn"><video id="ojxbn"></video></legend></form>
      <em id="ojxbn"><source id="ojxbn"></source></em><sub id="ojxbn"></sub>
    1. <nav id="ojxbn"><address id="ojxbn"><blockquote id="ojxbn"></blockquote></address></nav>

      1. 搜索信息

        搜索貼子

        搜索新聞

        搜索店鋪

        搜索商品

        搜索團購

        搜索新聞
        國際職教大會
        當前位置:職教網 ☉ 國內新聞 ☉ 綜合資訊 ☉ 金融、網絡人才搶手 普通高校就業率不如高職院校

        金融、網絡人才搶手 普通高校就業率不如高職院校

        2014-05-15 14:39    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采編    閱讀:24次    我要評論

        [導讀]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 首次突破700萬人 就業壓力持續增 根據統計發現—— 金融、網絡人才搶手工資高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文姬 王婷婷) 今天,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了《教育藍皮書》。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700萬大關,沖到727萬。2013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99萬,相當于香港地區的總人口。 昨日,北京..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 首次突破700萬人 就業壓力持續增 根據統計發現——
            金融、網絡人才搶手工資高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文姬 王婷婷) 今天,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了《教育藍皮書》。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700萬大關,沖到727萬。2013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99萬,相當于香港地區的總人口。
            昨日,北京市高考志愿填報正式啟動。首次實行了“大平行”的志愿填報方式,填報選項增多。毫無疑問,專業的選擇關乎未來就業,今年的考生在填報時需要多次“打草稿”,才能最終定稿下筆填報,可見態度是慎之又慎。
            然而,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供給持續增加,勞動力市場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卻難以同步提高,許多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難的“窘境”。
            數據顯示,金融專業畢業生仍然搶手,而管理、藝術類則遇“冷板凳”,風光無限的演員已不再吃香。而高職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最高,遠超211、985等重點大學。
            專家表示,學校的專業設置應當與市場需求和就業前景相結合,壓縮表面熱門、實際上就業難的學科,補充相應的實踐性輔修課程,培養知識技能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增強就業針對性。
            金融、網絡人才搶手 薪資最高
            《教育藍皮書》顯示,從就業的角度看,經濟學、工學就業前景較好。而管理學、藝術、文學就業相對難。
            過去十年間,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增加了7208萬人,其中吸納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的行業,如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從業人員數量增加了3321萬人,占第三產業人員增加數的46%。換句話說,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均是新增就業空間的最大行業,由此促進了經濟學、理學、工學的就業。
            例如,去年廈門市總需求3.8萬高校畢業生,其中工科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占比過半,遠遠高于財經、管理等學科。此外,麥可思研究院所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3年)》顯示,在15個本科、??凭G牌專業中,除本科中的審計學,其余均為工科類專業。
            據前程無憂統計,今年第一季度網上發布職位數前三位,包括互聯網、電子商務,金融證券。而漲幅最大的行業為金融證券、互聯網業。
            金融服務業對民間投資開放,短時間內涌現了眾多第三方理財機構以及互聯網金融公司,參與財富管理業的黃金十年。未來,同時掌握互聯網、金融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未來市場必然走俏。
            此外,收入作為反映就業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也可說明問題。據《教育藍皮書》顯示,在19個熱門行業中,金融、計算機、軟件業的平均薪資是4501元為最高,超出2013年高校畢業生月起薪平均值上千元。
            表面熱就業難 管理學科排第一
            據《教育藍皮書》顯示,在表面熱門實則就業困難的學科中,管理學排名第一。龐大的畢業生人數與所需崗位嚴重不匹配。麥可思研究院針對2012屆畢業生的調查中發現,??评锩娴奈锪鞴芾?、會計電算化被納入黃牌專業之列。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方建鋒也表示,高校專業設置應當與市場需求和就業相結合,及時對學科專業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對財經類、電子信息類、文化教育類和制造類專業,要進行相應的警示提醒。
            此外,及時壓縮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會計電算化等表面熱門實際上就業困難的學科。對藝術類專業的發展還存在部分專業??茖哟螒顺稣猩膯栴},如美術學類專業畢業生更多的是面向教師崗位,其主要吸收的是本科及以上文化層次的人員。
            此外,編導專業面臨的崗位多半要求是本科,甚至很大比例要求是研究生文化層次,但這些專業在??茖哟我琅f還有招生。這些專業本、專科招生重合很多,畢業生的就業較困難。
            藝術類供過于求 演員不再吃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藝術類招生人數,從1998年到2010年的十幾年間,從4.1萬人增至46.3萬人,增長超過10倍,是所有學科大類里增速最快的。
            而這十余年間,與藝術學科對口的崗位補充人數不足100萬人,即年均補充人數不足10萬人。
            以音樂與舞蹈學類、戲劇與影視學類為例,兩類專業普通本??频恼猩鷶翟?010年合計高達17萬人。而與這兩類專業對口較高的崗位——演員,在過去十幾年間,在崗人數僅增長了2萬人左右,年均需求數甚至不足5000人。
            上海教育科學院原院長胡瑞文主持的一項研究指出,對明顯供過于求的專業,如藝術類的學生,可以在中期進行培養目標的調整,可加強一些教育內容的輔修,為未來從事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行業平均起薪(前十)
            (單位:元/月)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 4501
            金融業 4181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 3770
            房地產 3590
            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 3576
            文化、體育、娛樂 3469
            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 3310
            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 3285
            采礦業 3221
            衛生、社會保障與福利 3109
            資料來源:《教育藍皮書》
            今年全國十大熱門行業網上發布職位數
            排行
            行業
            同比漲幅
            房地產開發
            互聯網/ 電子商務
            金融/投資/證券
            計算機軟件
            食品、飲料、化妝品
            教育/培訓
            建筑與工程
            機械/設備/重工
            服裝/紡織/皮革
            貿易進出口
            其中,金融證券類職位,超過17萬個;互聯網、電子商務類職位超過22萬個。(資料來源:前程無憂網)
            注:由于發布單位不同,行業名稱稍有不同
            教育類專業學生 “前途有憂”
            同時,雖然教育培訓行業也在人才需求漲幅高的排行榜第6位,但是教育學專業畢業生卻沒有因此“前程無憂”。教學人員是教育學專業畢業生的主要流向崗位,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教育培訓行業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育模式,轉而往線上發展。
            據第三方機構IT桔子統計,2013年,平均一個“日出日落”就有2.6家在線教育公司誕生。在2001—2010年間,教學人員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提升了25個百分點,而大專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僅提升了5個百分點??梢?,該崗位在過去十年間對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員的吸納度遠高于大專文化程度人員。中文、英語等相關學科和專業,也均成為就業困難的領域。
            胡瑞文指出,高職院校的學科專業結構應及時進行調整,應與行業學科相結合,補充相應的實踐性能力輔修課程,培養知識技能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增強將來就業的針對性。比如,財務會計專業可以適當增加工業、建筑、教育、衛生等行業的相關知識。
            普通高校就業率
            不如高職院校
            記者注意到,藍皮書顯示,高職大專院校的初次就業率最高,甚至高于“211”、 “985”等重點大學,達到78.1%。而普通本科院校初次就業率為75.4%。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初次就業率最低,僅為44.3%。
            而公辦與民辦高職招生專業相比,公辦高職院校在財經類和醫藥衛生類專業上競爭力強,民辦高職在水利類、材料與能源類、資源開發與測繪類、土建類等專業方面,招生數增長幅度遠高于公辦高職,高出幅度均在20%以上。
            同時,民辦高職在其他大類專業中,下降幅度均高于公辦高職。其中,環保類、醫藥衛生類、文化教育類、生化與藥品類、法律類、旅游類專業的下降幅度高于公辦高職10個百分點以上。
            胡瑞文的研究指出,預計2010至2020年,中國將新增大學畢業生9400萬名,由于同期市場提供的白領崗位只有4600萬個,無法滿足就業需求,將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入職“藍領行業”。
            新形勢下,高等學校應由原來的“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為主”轉變為培養高、中、初各級人才和部分高技能勞動者并重,其中高職(專)學校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初級專門人才和高技能勞動者,防止社會人力資源供求的結構性失調。
            與招生專業變化情況相適應,公、民辦高職在文化教育類、電子信息類、制造類、公安類、法律類、輕紡食品類等專業方面在校生下降明顯,在校生數縮減的數量為440473人,占全部在校生數的4.59%。公安類甚至減少 22991人,下降幅度達到38.63%。
            此外,高職院校畢業生平均工資也高于211重點校畢業生。這一結果說明,學校層次高并不能夠給畢業生直接帶來高收入。

        發表評論:

        本站客服
        回到頂部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